一些传统上认为是属于女性的特征——多愁善感、胆小、贪慕虚荣和善变等,一直被看做是与生俱来的。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大多数早期心理学家,都相信这些特征是女性荷尔蒙和生物构成所带来的无可避免的结果。不过随着女性在最近几十年社会地位的变化,特别是女权运动的兴起,这些传统观念受到了猛烈的挑战。女权主义者认为,两性间几乎所有的性格和智力差别都是后天培养和社会不平等的结果。这就出现了对于两性差异的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认为两性生理构造的不同决定了心理和行为的差异;另一种则认为人出生时心理是中性无差异的,在后天的成长中,社会对两性的不同期望和对待,慢慢导致了男女心理和行为的不同。
绝对的对立终归会导致折中的出现,而这的确也更加符合事实。女性比男性更怕老鼠、蛇和蜘蛛,女性比男性更富有同情心,女性比男性更加敏感温柔,这些可能都是社会训练得来的,因为女孩子从小就从父母的反应中学习到什么样的行为是被容忍的,而同样的行为在男孩子身上就可能会被禁止。而另一方面,有些认知上的差别的确是生理因素造成的,例如,女性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略胜男性,在空间能力上不如男性,在感知一些非言语的情绪暗示方面要比男性强。现在大多数的男女差异都被归结为社会因素和生理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