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海顿,少年时候过着长期的流浪生活。他却在居无定所的漂泊中,不断完善自己对音乐的技巧,最终成了世界交响乐之父。
托尔斯泰在基辅公路上散步时,每当他遇到农民,就主动与他们进行攀谈,并时时在小本子上记下有用的东西,因此,托尔斯泰把这条公路称作他的“大学”。
达尔文对在剑桥大学所学的专业“神学”毫无兴趣。于是,他除了听生物课以外,还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向社会上的教师、农夫、工人学习。达尔文说:“我认为,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在自学中得来的。”
虽然,达尔文同时上了两所大学,但是,“社会大学”给他的知识要比剑桥大学给他的知识更多。
高尔基曾这样说道:“这个警察比我的那些教师们更透彻、更明白地为我讲明了当时的国家机构。”高尔基从“社会大学”中读“无字书”所获得的一切,为他日后所创作的“有字之书”提供了无限的源泉。这在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之中均有体现。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曾主张重视“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读“无字之书”。鲁迅少年时代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而且也乐于与农村少年为友,喜欢到农村看社戏,所以他从农村少年、农村社戏中了解了很多农村生活,他也因此增长了不少见识,他后来创作的《故乡》《社戏》等短篇小说的生活素材都是在那时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