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畸笏哪里是慨叹什么“迷失无稿”(还说成是因“借阅”而失等等)?正是毫无奈何,忍痛难禁,欲诉不可,——就只能向一般读者告知“无稿”一点。“无稿”,不过是“有事”的另一设词罢了。(也许本来就是被人施以破坏,给毁去或隐匿了。)
周先生分析推断,所谓“被借阅者迷失”的说法,不过是批者代作者“以避文网”的“托词”;并且批书人反复念叨的“无稿”,也“不过是‘有事’的另一设词罢了。”
的确,“被借阅者迷失”的说法,实在是雾瘴重重,令人疑窦丛生。根据一些红学家的考证,《红楼梦》诞生之初,是在一个十分狭小的亲友圈子里流传,作者不信任、不放心的人,应该是接触不到的。那我们不妨想一下,这个将后四十回“迷失”了的人,怎么会这样马大哈,对作者的心血毫不珍惜,而将如此重要的文稿给“迷失”了呢?而且,按畸笏叟的说法,“迷失”的“《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想来只占后数十回中很小的一部分,不应该发生八十回后整体绝世的事。如同畸笏叟所说,被借出的肯定是誊清后的稿子,因而作者手里应该还有草稿或底稿,借出的那五、六稿真的被“迷失”了,根据草稿或底稿再誊抄一份应该是不难的。就算被“迷失”的是草稿或底稿,实在找不回来了,一般情况下,作者也能凭记忆补写出来,即使补不回来全部,达不到当初写的那个程度,补一部分或补一个大概情节,总还是可以的。退一万步讲,即使因各种原因,实在没有补出“迷失”的这一部分,似乎也不影响八十回后的大部分内容,为什么后数十回却全部销声匿迹了呢?